大放厥辞的成语故事


大放厥辞

拼音dà fàng jué cí

基本解释亦作“大放厥词”。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。②大发议论(今多含贬义)。

出处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。”


大放厥辞的典故

唐朝时期,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,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,后迁柳州刺史。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。但文学成就很高。散文说理透彻,山水游记写景状物,多所寄托。他死后,韩愈写《祭柳子厚文》称赞他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词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放厥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脆而不坚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华而不实,脆而不坚。”
疾如旋踵 唐·冯用之《机论上》:“一得一失,易于反掌,一兴一亡,疾如旋踵,为国家者可不务乎?”
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夸大其词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
犀牛望月 《关尹子 五鉴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
堂堂一表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
紫陌红尘 唐·刘禹锡《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,戏赠看花诸君子》诗:“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
走马观花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大惑不解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
扬幡擂鼓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扬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见了。”